成都、济南、南京、杭州……在一个个热闹的性保健品展销会上,一批批含情脉脉的性保健品,伸开美丽的双臂,无拘无束地向消费者怀抱奔来。
然而,面对“亚当夏娃”神秘的双臂,人们对于性保健品到底该不该用,应当怎么用之类的问题,意见还很不一致。让我们在这里把种种不同的意见同时摊开来,请读者自己细细品味,到底哪种意见较有理。
性保健品该不该用
性保健品该不该用,大体有这样几种意见:
一、营养学家说得很肯定,性保健品可以用,但健性先健身,不管什么样的性保健品,首先应该对全身健康有利,只要是有损全身健康的,多好的性保健品都不应该用。他们强调,对性保健品不能有过高的期望值。
二、临床医学专家多数不主张用性保健品。北京几家大医院的泌尿外科专家们认为,性功能不佳的,多数是人体的某个方面有病,有病就应该及早检查,及早治疗。自己感到性功能不好,不找医生,而听信广告宣传,找那些能“壮阳滋阴”的“灵丹妙药”,结果很可能延误了治疗时间。
三、性心理学家认为,性保健品不管质量如何,都会给人带来精神安慰,对性功能不佳客观上能起到暗示疗法的作用。他们觉得性保健品可以宣传,条件允许的可以用。
四、卫生防疫部门的工作人员认为,性保健品对预防性病传播有好处。有些质量好的保健药剂确实有杀菌消毒作用。作为男女性器官仿制品,只要是专人专用,基本上不存在性病传播问题。
给自己准确定位很重要
用性保健品值得注意的地方很多,性医学专家认为首先要给自己准确定位,弄清自己的性健康状况是属于健康、亚健康、不健康中的哪一类。不分青红皂白见带“性”字的保健品就用,对性健康不仅无益而且有害。
据专家调查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性健康“寿命”也延长了。大量资料表明,男性80岁左右,女性75岁左右,无特殊疾病的,都可过正常的性生活。有的男士才60岁不能勃起,有的女士仅50岁没有性要求,就认为是“老”了,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对的。他们大都不是人“老”了,而是某些方面有病,应该请医生检查,弄清病情,对症治疗,必要时可以适当用性保健品。还有另外一种情况,身体有病正在服药,就应该想到,有些药物会影响性功能,如大多数降压药和镇静剂都会抑制性欲。对于这部分人,要提高性功能。只能通过医生检查,根据健康状况适当调整药物。有的人患了某种病,就不宜用性保健药物。
对性保健品市场要有足够的警惕
在走进性保健品市场时,有几点要特别注意:
一、冷静对待广告宣传。
亚洲性学联会副主席刘达临教授第一条意见就是,不要轻信广告宣传,第二条是不要急功近利。事实上,在性保健品市场上确实存在大量虚假广告。有人在药店内外就搜集了50多种虚假广告,经过归纳,认为它们有以下特点:
目标:对准关心保健的亚健康者。
内容:以介绍性保健品为多。
手段:1.假报大机关批准生产,编造了国家医药卫生部门批准文号;2.谎称大医院临床试验,伪造大医院试验报告;3.假称大名人赞许,编撰教授评语,胡编什么律师“声明”;4.胡吹发明最早,说什么全国首创,编制专利证书;5.自称生产单位最可靠,虚设厂家电话;6.大吹特吹疗效最佳,编造治愈病例。
根据以上特点,有的只要打个电话,就可以真相大白。
二、冷静对待售货员的口头介绍。
有的售货员为了推销产品,谎话连篇。一位小姐给男士介绍一种延时型保健品时说:“我老公原来跟我在一起几分钟就完事了,气得够呛,用了这种产品以后,能坚持半个多小时。”实际上这位小姐根本没有结婚。有一位消费者向一名男售货员打听,哪种效果好。售货员就说,他自己柜台上的产品,他基本上都试用了,最好的只有7种,7种当中有2种极佳。其实在他的柜台上,除了他讲的7种,其余的都是从别人那里要来的空盒子,所谓极佳的2种是价格最高的。
三、冷静对待价格打折。
性保健品管理比较混乱,目前的价格普遍比较高,经营者利润较大。厂家为了保护零售商的利益,定了全国统一的零售价。零售商给消费者虽然打了折扣,他们的利润依然很大。对于某些假冒伪劣产品,利润之大更不可计算。经营者给消费者打折“让利”往往会更大方。
性保健品是有情的,你给了她合适的温度,她会给你甜蜜。
性保健品是有刺的,若不睁开眼细瞧,你想不到她将怎样对待你。
摘自《中国消费者》杂志